【本站讯】3月28日,日本工程院院士、日本国立富山大学工学部催化能源化工讲座教授椿范立(TSUBAKI Noritatsu)做客黄岛讲坛(新能源分论坛),为师生作题为“实现低碳社会的二氧化碳转化新技术”的学术报告。
椿范立院士针对低碳社会二氧化碳转化新技术及其工业化关键问题,系统介绍了其团队通过碳一化学技术推动二氧化碳高效转化的多项突破性成果和独特见解,包括催化剂、反应路径以及反应器的设计。其团队开发的“胶囊催化剂”将传统多步反应简化为一步完成,例如合成气直接制备二甲苯(PET塑料核心原料),使工艺流程从6个环节缩减至1个,显著降低能耗与碳排放;金属3D打印自催化反应器(SCR)通过内壁催化功能替代传统催化剂床层,缩小反应器体积并支持移动式生产,可在船舶或海上平台实现甲烷、二氧化碳转化为合成气及液态燃料。此外,其团队研发的金属与分子筛耦合催化剂,突破了传统费托产物选择性理论上限,实现了高选择性制备航空燃料(C8-C16烷烃);利用非贵金属催化剂将二氧化碳直接合成乙醇,进一步转化为“零碳轮胎”材料1,3-丁二烯,计划两年内应用于“巴黎-达喀尔”拉力赛。
椿范立院士团队的诸多技术成果已迈入产业化阶段,国际合作项目遍布日本、泰国等地。他强调,碳一化学的核心是将二氧化碳从环境负担转化为资源,未来团队将推广SCR技术,构建全球移动式低碳合成网络,加速零碳轮胎、航油等产品的商业化,为全球碳中和提供高效、灵活的解决方案。
报告结束后,椿范立院士就相关问题与在场师生进行了研讨。
椿范立(TSUBAKI Noritatsu),日本工程院院士,日本国立富山大学工学部催化能源化工讲座教授,低碳物质变换中心创始主任,2017年获日本能源学会终身成就奖并当选内阁府日本学术会议理工学部会员,2019年获日本触媒学会终身成就奖,2021年当选日本工程院资源能源环境学部院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碳基能源新催化体系开发,在新型高效催化剂创制、高附加值化学品合成新反应路线、二氧化碳和甲烷等小分子转化(碳一化学)方面取得了世界领先的科研成果,在Nature Catal., Nature Comm.等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700多篇,引用数约26000次,H因子80。授权日本及各国发明专利160多项,发明的胶囊催化剂概念实现了二氧化碳或者合成气一步合成负碳对二甲苯的全新技术,并联合日本各业界头部企业实现了负碳PET合成的大规模生产。